Uncategorized - CKSC

Chiang Kai Shek College | 菲律濱中正學院

College CKS IB Southmont

Progress Through Education

中正學院與辛墾文藝社等團體聯合 舉辦現代詩學術講座及詩歌吟誦會


菲律濱中正學院訊:為慶賀辛墾文藝社成立60周年,8月25日下午2:00,辛墾文藝社聯合中正學院、詩田文教基金會、菲華文學館等,在中正學院主校區五樓中正大禮堂隆重舉行“辛墾文藝社成立60周年詩歌吟誦會”,並邀請臺灣名詩人蕭蕭教授做“現代詩的千巖萬壑——遇到蕭蕭你的詩就笑了”學術講座,菲華文藝界的作家、詩人、文學愛好者及來自中正學院等華校的師生等,共約300人齊聚一堂,共度美好時光。

    大會在擔任司儀的辛墾文藝社常務理事施柳鶯女士恭請主席——辛墾文藝社名譽社長葉來城先生上臺致辭後拉開了帷幕。葉來城主席簡要介紹了辛墾文藝社成立一甲子的艱辛與成就,並高度評價了辛墾文藝社創辦人施清澤(平凡)對發展菲華文藝做出的傑出貢獻。

中正學院名譽董事長章肇寧先生在致辭中指出,提倡菲華文學就是在弘揚優秀中華文化。為此,他積極相應母校校長潘露莉博士發起成立菲華文學館以保護和發展菲華文學的號召,並為在中正學院修建“菲華文學館”和“中正學院校史館”盡一點心意,期待菲華文學館能成為展示菲華文學的重要舞臺。致辭中,章名譽董事長還盛讚辛墾文藝社創辦人,亦即他高中同學施故清澤先生是位“好人”,並高度評價了詩田文教基金創辦人、中正學院永遠名譽董事長鮑事天博士一生奉獻菲律賓華文教育事業,服務中正學院,培育出無數華社精英和國家棟樑的壯舉。

中正學院校長潘露莉博士在致辭中感謝章肇寧名譽董事長為修建“菲華文學館”和“中正學院校史館”做出的巨大貢獻,並簡要介紹了“兩館”的建設情況。潘校長最後說,大家期待已久的“菲華文學館”即將修建完工,希望菲華各文藝團體儘快將本團體的資料及出版書籍送交菲華文學館籌辦處,使菲華文學館早日開館。

菲華青年作家王瑞瓊(煦煦)向大家簡要介紹了臺灣名詩人蕭蕭教授。她說,蕭蕭教授,本名蕭水順,出生於臺灣彰化縣社頭鄉,十六歲開始接觸現代詩即投稿發表,步上詩壇。發起和參與藍星詩社,還先後參加過水晶詩社、龍族詩社、後浪詩社(詩人季刊)。曾獲第一屆青年文學獎、創世紀詩社創立二十周年詩評論獎,中國青年寫作協會 30 周年優秀文學青年獎、新聞局金鼎獎。先後畢業於輔大中文系、師大國文研究所,曾任教於南山中學、再興中學、景美女中、臺北第一女中等中學,後歷任東吳大學兼任講師和明道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曾任“臺灣詩學”季刊主編多年。2017年7月從明道大學退休後,頻繁往來於大陸、臺灣、香港兩岸三地講學,傾力推動文化交流,為青年學生講解現代詩,為兩岸的新詩發展接軌。除創作詩和散文外,蕭蕭教授多年來致力於詩運的推廣、詩史的建構與現代詩的實務教學,並且對現代詩評論、賞析與創作投入許多心力,與張漢良合著的《現代詩導讀》(5冊),帶領讀者進入現代詩的領域,並長年參與年度詩選、年度散文選的編選工作,其著作、主編、論述的詩論、詩作、詩選等作品,高達一百部,對臺灣現代詩壇,貢獻良多。蕭蕭教授同時也是菲華文藝界的老朋友,數年前曾應邀來到中正學院做過專題學術講座,受到菲華文藝界、文學愛好者及中正師生的熱捧,今天蕭教授再次撥冗前來作專題學術講座,必將會進一步推動菲華文學的發展。

在熱烈的掌聲中,蕭蕭教授開始了他的“現代詩的千巖萬壑——遇到蕭蕭你的詩就笑了”的學術講座。蕭教授深入淺出地詮釋了他的演講主題“千岩萬壑”各字的意涵,他說,好的詩作必須要有意和象(巖、壑),必須要適度的誇飾和對比(千、萬),兩者組合起來才會讓詩作有了滋味(千巖萬壑)。接著,蕭教授和大家分享了兩岸三地許多詩人的佳作,並著重介紹了《清明》、《生活》、《母親的眼淚》、《工人的汗水》、《世紀末的臺北人》等多部“一字詩”的藝術特色等。蕭教授的講座宛如內容豐富的文化大餐,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蕭教授的學術講座結束後,來自中正學院和尚一中學的學生們逐一上台為大家吟誦了《因為風的緣故》、《鄉愁四韻》、《印石·印泥》、《你我的愛情因為家的成功而失敗》、《一枚樹葉的漂泊》、《第七弦的弦音中相見》等詩作,吟誦者純正的發音、詩歌起伏的韻律和柔美、悠揚的配樂,讓大家耳目一新,博得了陣陣的掌聲。

歷時近四個小時的現代詩學術講座及詩歌吟誦會在茶會中落下帷幕,然而,辛墾文藝社為推動菲華文藝發展的初心卻永遠不會改變,我們祝福辛墾文藝社成立60周年,並期待他們能不斷推出更多更好的菲華文藝佳作。

中正學院蔡凱勝同學游泳愛好者挑戰賽5K比賽亞軍


菲律濱中正學院訊:8年級A班學生蔡凱勝(Lance Xavier Lim)8月19日在Caramoan海濱舉行的游泳愛好者挑戰賽(Swimjunkie Challenge Caramoan)之9-19歲年齡組5公里海島游泳賽中奪得亞軍,為校爭得榮譽,值得褒揚。

游泳愛好者挑戰賽(The Swimjunkie Challenge)是個全球性的開放水域游泳賽事,2014年由數名加拿大游泳愛好者發起組織,2015年開始在全球推廣。菲律賓Caramoan游泳愛好者挑戰賽(Swimjunkie Challenge Caramoan)是全球最早開展的該系列賽事之一,得到了Camarines Sur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菲律賓最大的長距離開放水域游泳比賽。

因為Caramoan一直是多個國際表演拍攝的地點,有一定的知名度,其獨特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水域,使得它現在成為了世界游泳愛好者挑戰賽的中心,每年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游泳愛好者前來參賽。

Caramoan游泳愛好者挑戰賽涵蓋四個海灘和三個珊瑚地,設有5公里海島遊、10公里海島遊和10公里馬拉松遊三項賽事,面向全球游泳愛好者開放。每年舉辦賽事期間,Camarines Sur省政府相關部門、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菲律賓軍隊,菲律賓紅十字會及比賽所涉及的五個城市政府等會協同配合,在比賽路線及海岸設置多個由醫生、護士和救援人員組成的快速反應艇、救護艇、疏散艇和急救站等,確保比賽萬無一失。

蔡凱勝同學小小年紀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無畏精神,憑藉精湛技藝和長期訓練練就的良好體力,在競賽中沉著應戰,奮勇拼搏,創造佳績,充分展現了本校學子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本校廣大學生學習的好榜樣。

中正學院邀請菲律賓“中國通”講述《我的中國之行》 吉米教授勉勵學生“好好學中文,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菲律濱中正學院訊:8月8日,中正學院邀請原美國《時代週刊》雜誌首席記者、前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北京分社社長及首席記者、兩任“中國外國記者俱樂部”主席,現擔任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的菲律賓“中國通”——吉米( Jaime Flor Cruz )教授來校,為高中部近600名師生講述了他與中國結緣47年的感人故事——《我的中國之行》,用自己從零開始到流利掌握中文的親身經歷,勉勵中正學子“好好學中文,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1971年8月,時年20歲的吉米教授是菲律賓國立大學的學生領袖,與14名菲律賓大學生一道組成菲律賓青年代表團,應中國對外友好協會邀請由香港前往中國進行為期三周的訪問,後因菲律賓政府將吉米教授等5名反馬可斯總統獨裁統治的學生領袖列入黑名單,並註銷他們的菲律賓護照,致使5名菲律賓大學生無法回國只得流亡中國,由此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吉米教授也因此開啟了他與中國結緣近50年的跌宕人生,由一個對中國一無所知的外國人,成為了國際上著名的“中國通”。

演講中,吉米教授用純正的普通話和珍貴的舊照片、視頻,首先生動地介紹了他被迫流亡中國,及在中國初期生活、工作的情況,並著重介紹了他為何要學習中文、如何學習中文等故事。接著吉米教授向學生們介紹了他1977年參加中國恢復高考後首次高考並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的學習生活經歷,之後介紹了他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成為一名溝通中國與世界的“國際記者”的往事及退休後如何發揮餘熱,不遺餘力推動中菲友誼的故事。最後,吉米教授向大家總結了他獲得成功的四點秘笈:

(一)始終保持對中文學習的激情——被迫滯留中國後,吉米教授很孤孤獨,很想家、儘管中國有關部門對他們的生活倍加照顧,但他依然覺得與社會脫節,每天的生活單調、無聊,為了能夠與中國人相處、融入中國社會,吉米教授便開始努力地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而主動與中國人交朋友成為了他學習中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吉米教授說,在下放到湖南湘江農場勞動期間,湖南人濃重的湘音普通話曾經成為他學習中文的障礙之一,但是他很快克服了這些障礙,並有力地提升了普通話水準。

(二)始終對事物保持好奇心——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渴望瞭解一切,是吉米教授與生俱來的個性。這一特性,使吉米教授非常適合從事新聞工作,探究和公正、客觀的從業理念,使他很快成為了該行業的佼佼者,並獲譽無數。

(三)始終保持菲律賓人的樂觀精神——吉米教授說,在人生的灰暗時光,正是菲律賓人永遠樂觀的民族性格使他沒有淪喪,反而以更加積極的進取態度去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

(四)有幸得到許多貴人的幫助——吉米教授說,他的這一生能夠取得一點點的成績,是因為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他永遠感念這些人對他的無私眷顧。如,得益於中學時代菲律賓老師的教誨,使他能成為菲律賓國立大學的學生;從初到中國開始,北京的幹爹乾媽對他的照顧,讓他雖遠離故鄉卻始終感受到家的溫暖,也收穫著普通中國人的友好和善良;湖南的恩人給予他的關愛終身難忘;CNN原北京分社社長對他的幫助和提攜使他快速成長,並成為CNN北京分社社長等等。

吉米教授還說自己是一個懷舊的人,他無比懷念自己年輕時在中國經歷的浪漫時光。未來,他會更加珍惜生命賜予的寶貴機遇,向充滿挑戰的歲月繼續前行。

本校校長潘露莉博士在吉米教授演講結束後再次向吉米教授表示感謝,潘校長說她上世紀80年代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即與吉米教授相識,“我們是多年的好朋友,吉米教授作為一名菲律賓人,20歲才開始學習中文,他今天能用熟練的中文進行演講,而我們在座的同學們,大多已已經學習近12年的華語,許多的人至今依然無法很好地使用華語進行交流,我們應該要向吉米教授學習,克服困難,把華語學好!”

當全體同學再次用熱烈的掌聲向吉米教授致謝時,吉米教授堅定地對大家說:“學會中文,是我一生的福氣”,“大家一定要好好學中文,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吉米教授還在潘露莉校長的陪同下參觀了校園,美輪美奐的校園和本校特有的蒙特梭利幼稚園,及新近開設的中小學IB課程班等,給吉米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參觀結束後,吉米教授對本校創建近80年來,取得的優異成績讚不絕口。

中正學院83年度級友會捐贈母校現代辦公設備 並致贈潘校長卓越教育管理改革讚賞牌


菲律濱中正學院訊:8月9日,中正學院83年度級友聯誼會理事長馬杜吉(Tomas Medina)率級友會代表黃鐘楠、葉月娥、蔡美麗,及在本校擔任副校長的葉啟明、大學部訓導主任胡蕙蓮等級友,向母校贈送全套現代辦公設備,校長潘露莉博士代表學校接受贈品,並再次感謝83年度校友對母校的關愛。此外,為感謝潘露莉校長這五年來在中正學院所進行的各項改革以及在學校管理方面的卓越表心, 83年度級友特制定感謝、讚賞牌致贈潘校長。

今年是本校1983年度中學畢業校友畢業35周年,該級友會日前在馬尼拉隆重舉辦了畢業35周年慶,海內外級友及家眷共300多人蒞會歡聚,場面宏大,許多級友自畢業離別後首次相聚,在共敘同學情誼的同時,級友載歌載舞,其樂融融,歡樂之情溢於言表。校長潘露莉博士公幹出國,無法蒞會,特委派副校長蔡錚勇博士參加盛會,蔡副校長在致辭中代表校長潘露莉博士向參加聚會的校友送上母校的祝福,並全面介紹了母校近年來改革發展的情況,校友們對母校的發展感到自豪,對母校南富美分校的興建以充滿期待,紛紛表示要為繼續推動母校發展壯大盡綿薄之力,為南富美分校的建設添磚加瓦。

83年度級友會本次向母校捐贈的現代辦公設備記有:戴爾(DELL)21寸臺式電腦及愛普生(EPSON)印表機一套,最新臉部掃描識別機及指紋考勤機各兩臺等。同時,83年度級友會還定制了感謝、讚賞牌致贈潘露莉校長以申謝忱。捐贈儀式結束後,校友們在葉啟明副校長的陪同下,參觀了校園,校友們對母校校園環境的美化、泉笙培幼園的改造升級、全天候室內標準籃球館的改建及興建添置的數學實驗室、蘋果電腦室等先進的辦學設施大加讚歎,直呼變化太大了,並祝福母校越辦越好。

Jaime FlorCruz


Jaime A. FlorCruz is a veteran China-watcher and foreign correspondent in China. He was CNN’s former Beijing Bureau Chief and correspondent, responsible for strategic planning of the network’s news coverage of China (2001-2014). He served as TIME Magazine’s Beijing Bureau Chief and correspondent (1982-2000).
 
Twice he served concurrently as the China Chairman of the Fortune Global Forum, a meeting of global business and political leaders, held in Beijing in 2005 and in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in 2013.
 
Jaime ("Jimi") FlorCruz was born April 5, 1951 in the Philippines. In August 1971, FlorCruz, a vocal anti-Marcos activist during his college days, unexpectedly found himself strand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n on a three-week tour of China, he was forced into exile when then-President Ferdinand Marcos suspended the writ of habeas corpus and rounded up hundreds of his opponents and critics. Marcos declared martial law in 1972 and a year later, FlorCruz's Philippine passport expired. He was a stateless citizen stranded in China for 12 years.
 
While in China, FlorCruz studied, worked and traveled extensively. He worked for a year (1972) in a state farm in Hunan province, Mao Zedong's birthplace and also in a fishing corpor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1973-74).  In Beijing, he took two years of intensive Chinese language study at the Beijing Languages Institute (1974-76). He received his B.A. in Chinese history from Peking University (1982) in addition to a B.A. in advertising at th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in 1971.
 
Twice weekly, he gave English lessons to college professors at Peking University (1978) and to college students at Peking Normal College (1979-81). He also appeared on Chinese national television, teaching English songs in a weekly program Let's Sing.
 
FlorCruz has reported extensively on China since 1981, when he started his journalistic career as aBeijing reporter for Newsweek. In 1982, he joined TIME Magazine’s Beijing Bureau, and served as Beijing bureau chief from 1990 to 2000. In 2000, he was the Edward R. Morrow Press Fellow at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in New York.
 
FlorCruz has witnessed and reported the most significant events of China’s past three decades.

More Articles...

  1. 吉米
  2. Stream
  3. Chiang Kai Shek College Inquest Journal Launching and Research Colloquium
  4. 趙鑒華大使對中正學院讚賞有加寄予厚望 ——中正學院慶祝創校75週年鑽禧晚會侧记1

Page 35 of 39

Announcements

Oct 27

86th Foundation Anniversary on FB Live

Read more...
Oct 23

VIewing of AY2025-2026 Term 1 Grades (GS & JHS)

Read more...

See more

Student Life

Street View

CCTV Image

* Image refreshes every 10 seconds.

Downloadable Forms